行业新闻
院前急救专业发展方向的若干思考

发布人:未知    发布时间:2009-03-25

 

 
摘要 院前急救把重点放在处理病情的急性阶段,为以后诊治创造良好条件和在发生突发灾难或大的疫情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上。故在对疾病的处理上与院内医疗存在很大差异。诊疗程序,使用药物,抢救手段也不尽相同。其院前抢救目的不是治愈疾患,而是稳定生命体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为此必须大力坚持院前医学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诊疗规则。不断开展新技术,以求达到快速正确的诊断,准确细致用药,强化医疗监护,控制医疗质量,使院前急救水平逐步达到院内急救水平,从而更多的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 : 院前急救 发展方向 思考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而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非常巨大,地球似乎在“缩小”,人类活动空间在扩大,生活节奏在加快,疾病病谱在改变,城市人口在膨胀,就医结构设施日新月异。然而就在我们享受现代文明带给的好处的同时,各种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灾难事故的阴影也在逐渐笼罩在人们头上。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人文、科学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剧烈变化,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来的传统急救模式及运作已难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变革。
 
1、 转变思维方式,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首先我们应确定如下事实:(1)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多变,生存压力增大,疾病病谱发生改变,导致医疗行为发生改变。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学角度向生物、心理、社会方向发展,医生坐在医院等病人的情况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人类的危重急症大多数发生在院外,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等。故抢救院外危重病人对于挽救病人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进入21世纪以来,突发事件,传染病疫情在逐渐增多,对人类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如不加以适当预防及紧急救援,有时甚至可以引发社会动荡,仅靠单纯的急救治疗已不能应付局面,必须有政府、社会的参与。从而使院前急救上升到更高层面来对应。它已不完全是单纯医疗行为,应上升到救援医学的角度来看待。基于以上事实,面对明天,随着都市现代化社区的兴起,居家住宅结构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传统的急救模式、工作目标、运行方式、专业发展方向都应该不断进行变革,完善、发展。
 
2、 院前急救工作方向
 
2.1抢救院前危重病人
在我国长期以来院前急救以快速转运为主,治疗为辅,虽然近十年来,院前抢救治疗已引起注意,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通常都是进行院前基本急救治疗,很少能有效组织高技术水平,及时准确治疗,甚至在医学界的某些人中存在着重院内,轻院外。以为院前急救充其量只是院内救治的补充,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大多数危急重症多发生于院外,而危重症的黄金抢救时间仅仅有几小时,院前有效的抢救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等待将危重病人送到医院后再进行抢救的想法,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医生应该走出医院,积极投入到抢救院前危重症的工作中去。故积极有效实施院前危重症的抢救应该是院前急救发展方向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加强院前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外,还应加强院前医疗装备水平,使院前急救医疗的抢救单元变成一个流动的急救抢救室,能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病人身边,对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精确的医疗救治,从而达到挽救病人生命的目标。
 
2.2应对突发意外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防治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突发意外灾难及疫情逐年增多。对人类社会及生命构成很大威胁。为应对突发意外灾难及疫情,必须改变传统的院外急救模式,运作方式。不断向救援医学方向发展。救援医学是立足于院外社会大环境下的一项医学科学性很强,但同时又是学科交叉很广的应用科学。救援医学突破了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将医学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在意外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还涉及到信息掌握,通讯工具,组织协调,专业队伍,应急医疗装备,行动方式,处理程序,救生脱险以及政府运作程序,社会人群的参与等多方面问题。单靠急诊工作的知识,经验,技能是无法在现场开展最有效的救治和医学监护的。故院前急救除做好日常的院外危重病的救治外,不断发展救援医学,做好突发事件的准备及应对也是院外急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专业应急救治的训练,包括对核、生、化的医学救援等多方面医学救援知识,还应包括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心理干预,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及疫情对人员伤害程度。
 
2.3加强医学指导,更加有效利用现场医疗资源
院前急救是以抢救院前危重病人和应对各种突发意外灾害为主要工作方向。由于院前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加之复杂的社会情况及各种意料之外的突发灾难,造成时间上、空间上的不确定因素过多,造成院前急救过程中专业技术的发挥不能完全到位。所以必须加强院前医学指导。由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远距离的医学指导已成为可能。高水平的医学指导不仅能加强提高现场急救水平,还能在急救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前通过直接对目击者进行医学指导,采取有效正确的医疗措施。从而为更进一步的医疗专业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挽救病人生命。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院前急救专家,形成规模的医疗技术咨询队伍,保证医学指导的有效实施。
 
3、院前急救专业发展方向
 
院前急救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医学学科,是处理和研究各类急性病阶段和因此可能发生的急性器官衰竭,慢性病急性变,各种创伤的初步处理,传染病疫情的防治,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一门新兴专业。它不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把重点放在处理病情的急性阶段,为以后诊治创造良好条件和在发生突发灾难或大的疫情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上。故在对疾病的处理上与院内医疗存在很大差异。诊疗程序,使用药物,抢救手段也不尽相同。其院前抢救目的不是治愈疾患,而是稳定生命体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为此必须大力坚持院前医学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诊疗规则。不断开展新技术,以求达到快速正确的诊断,准确细致用药,强化医疗监护,控制医疗质量,使院前急救水平逐步达到院内急救水平,从而更多的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来源:中国急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