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期待财政医保政策支持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日前宣布,将来至少要构建20个医疗联合体。不约而同,武汉市卫生局也宣布年内全市医疗联合体要达到25个,还有郑州、西安等城市医院都将推出医疗联合体。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在我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过去各地探索的做法有三级医院之间的“强强联合”,也有三级医院与区域内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间的“以强扶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主办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的医院院长、卫生部门官员与专家指出,医联体外部缺乏财政、医保政策支持,内部蕴藏一些潜在问题,希望各方面政策能尽快明晰。
三甲医院下基层 年收入翻十倍
“江苏省很多大型医院都在尝试将医院人才下放到基层工作,尤其是南京鼓楼医院今年收入达到了六亿,本 来 下 放 基 层 预 算 仅6 0 0 0多 万元。”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晓阳告诉记者,自己的医院也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办了四所分院,医院运作得非常好,当地老百姓非常满意。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大医院人满为患,同时小医院却门可罗雀。从原卫生部2009年至2011年的卫生统计年鉴可以看出,社区卫生院人均诊疗人次和床位利用率下降与三级医院人均诊疗人次上升的反差,将中国百姓“看大病看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现状表露无遗。面对这些现实,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呼声不绝于耳。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郝模教授认为,通过组建医联体,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形成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实体,全面提高各医院的影响力、地位、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其潜在利益十分明显。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