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急救医学技术及装备大会于2013年8月29-31日在浙江杭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急救医学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科讯(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大会从“救援体系及模式”、“院前急救技术及装备”、“院内急救技术及装备”三个方面,共同深入讨论急救装备的合理配置、安全应用与发展趋势,加强医护人员与临床工程师间的对话、交流,促进急救装备的合理利用,保障病人安全。来自全国各地超过300多位的急救医学专家及学者们纷沓而至,享受了一场急救医学的饕餮盛宴。
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急救医学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丹教授主持了开幕大会,他表示通过大会这一平台来进一步探索急救医学装备专业委员会的定位,急救医学技术与装备是相互交融的,是一个交叉学科,祝愿所有与会代表享受会议汲取知识,领略杭州江南风光。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朋、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强、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主任,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王桢、科讯集团董事总经理伍健辉在开幕大会上致辞。
本次大会主题报告紧扣“让生命重放光彩”,完善急救治疗体系,促进急救装备的合理利用,保障急救装备的安全应用,践行团队合作模式等方面有序展开。会议期间还组织进行了“2013急救医学技术及装备大会调查问卷”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及管理资质培训与考核调查问卷”的反馈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应邀到会作了“急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电子标签等普遍运用是基于时代发展要求,急救技术也不能独善其身,一定要参与其中。来自武警总医院医务部组织计划科科长刘庆春为与会者带来了“着眼灾害救援需要,努力提升医学救援能力”的报告,分享了国内外灾害救援的独到经验以及基本做法。德国灾难医学会副主席Ulrich Schneppenheim以“应对内外部威胁时的预警准备”为题的报告,分析了德国独到“IVENA电子医疗信息系统”以及德国医院灾难状态下的任务和责任。“三安”观:病人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是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级高级顾问刘庭芳在“追踪方法学评价与急诊病人安全”报告中详细指出的新思维,他认为安全是质量的基石,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高的标志之一,医疗不安全则是医疗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特征。香港理工大学灾害及创伤学高级临床讲师陈永强的“灾害处理之医疗及公共卫生应对”报告,详细阐述了灾害管理四个阶段:减灾期、备灾期、应对期、康复期与医疗及公共卫生的应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医疗器械处处长董放带来了“中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与与会者分享,他表示目前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完整的行政监管和监测技术机构,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疑医疗器械报告数量逐年增长,评价能力不断提高。CBET,CCE,ECRI研究院“事故和法医调查”高级项目经理Tim Ritter在“医学临床工程的发展趋势”中谈到临床工程非维修活动,包括:危害或召回管理、不良事件调查、提供采购支援、服务合同管理、会议和培训,他表示临床工程在“非维修”活动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会议期间还将同时举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及管理资质培训与考核”、“医院感控创新管理模式介绍会——301医院“品管圈”经验分享”以及各类先进急救装备技术与产品展示等活动。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力支持媒体,《世界医疗器械》将携手科讯医疗网,共同对本次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后续报道。同时,大会视频转播也将陆续刊载在科讯网医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