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把握行业爆发机遇 攻占高值器械市场

发布人:未知    发布时间:2013-03-0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可归纳为:国际巨头产业链垂直垄断,本土进口替代持续发力。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医疗器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未来二十年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城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持续扩容,以及民众医疗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本土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被进一步的大幅开启。

  一直以来,我国在新型医疗器械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产品大多附加值较低。虽然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销路尚可,但来自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同质化竞争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其盈利空间必将逐渐缩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器械企业很可能即将面临大洗牌的局面。如何对行业竞争的现在与趋势进行清晰的研判,成为我们医疗器械行业抓住市场扩容机遇,提升产业国际地位的关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可归纳为:国际巨头产业链垂直垄断,本土进口替代持续发力。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从高端产品向低端产品延伸

  跨国企业在我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 75%,中国医疗机构每年都要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量医疗装备。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 2/3 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具体而言,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 CT 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然而,随着国内大医院高端设备制备需求呈现饱和趋势,高端医疗器械需求增幅放缓。而在“医改”的背景下,农村市场也成为了跨国公司试图争抢的潜力市场,跨国公司为巩固和扩张其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积极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比如,GE 医疗近些年大力推行本土化研发,其开发出的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便携式超声仪”为其在中国市场业务的 25%的增长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敦力则通过先投资再合资的方式与山东威高合作运营骨科器械产品,计划通过威高在二、三线城市强势的营销能力和渠道打开中低端市场,同时加紧研发脚步推进本土化进程。

 

(信息来源:赛迪顾问)